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资讯正文

深圳叫停短期健康险“魔方业务”,要求有关险企进一步自查整改、严肃内部问责

2023-07-31 19:37:09 澎湃新闻

此前摸底健康险“魔方业务”后,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深圳监管局正式发文禁止开展此类业务。


(资料图)

7月31日,澎湃新闻从业内获悉,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深圳监管局上周向辖内各财险公司发文,通报个别短期健康险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风险。

通报称,近期,该局非现场监管发现,辖内个别财险公司为发展短期健康险业务,将低保费、低保额、高免赔的医疗险、重疾险或免费赠送的低保额、高免赔重疾险作为“引线”保险方案进行获客,进而引导其“升级”投保常规医疗险或重疾险。该类业务主要与经纪公司及与其有关联关系的技术服务公司开展合作,通过互联网平台以广告推广方式销售。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深圳监管局要求,自本通报下发之日起,辖内财险公司不得开展任何上述或类似模式短期健康险业务。已开展的公司要进一步自查整改、严肃内部问责,自查整改不到位的我局将采取进一步监管措施,公司自查整改问责情况应于8月31日前以正式公文形式报送该局。

今年4月,据澎湃新闻独家报道,原深圳银保监局向辖内财险公司发文摸底健康险“魔方业务”,即部分机构开展健康险业务时通过免费赠险或以低保费、低保额、高免赔保险等方式吸引客源,进而引导客户“升级”投保常规百万医疗险(行业内通称“魔方业务”等)。原深圳银保监局要求开展类似业务的机构限时报送相关材料。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之下,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深圳监管局在此次通报中,明确点出的是短期健康险业务,而非此前摸底时采用的广泛的健康险表述。

此次通报指出,此类业务存在产品开发管理不合规、营销宣传不规范、业务经营管理粗放、费用问题极为突出等四大类问题和风险。

具体来看,在产品开发管理不合规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包括:一是产品设计不符合开发要求。上述业务中使用的保险产品在常规产品基础上大幅扩大免赔额、赔付比例等费率调整系数的调整范围,依据此制定的“引线”保险方案实际保障程度较低。二是费率厘定不精确。相关产品费率调整系数大部分设置为区间形式,或是未明确各个调整因素的具体划分标准。三是开发人员履职不到位。部分业务涉及产品个人团体类别界定不清晰,条款约定与费率调整系数设置存在明显冲突,产品管理部门未做好产品跟踪评测、完善修订。

在营销宣传不规范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包括:一是未充分告知重要投保信息。对低保费条件下的免赔额、赔付比例等信息仅以较小字体说明甚至完全未说明,未清楚告知投保人“升级”后保险责任自“升级”次月后生效。 二是高退保率存在涉众风险。上述业务退保率相较其他普通短期健康险业务高出超三十个百分点,易引发大量投诉举报甚至群体性涉稳事件。

在业务经营管理粗放方面,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深圳监管局通报的问题和风险主要包括:一是总公司未统一管理互联网保险业务。业务使用的条款及费率、佣金等重要内容由分公司签署协议约定,且未明确合作使用及销售界面应展示产品的注册号或备案号等重要信息。二是核保自主性丧失风控不到位。除投保人、被保险人基本信息外,公司对风控模型等客户筛选标准并不掌握,未对合作机构筛选后推送的客户做实质性独立核保。三是引发经营数据非正常波动。此类业务签单即确认全部保费收入,以互联网方式展业保费规模短期迅速扩大,但受高退保率影响易出现持续负增长。

费用问题极为突出则具体表现为:一是变相支付手续费。部分公司除支付经纪费外,以向与经纪公司具有关联关系的技术服务公司支付技术服务费、风控激励费等形式,变相支付超额手续费。二是支付不合理保证金费用。部分公司向保险经纪公司承诺每月必须实现一 定金额区间的月签单保费,并支付对应保证金,实际为在业务合作期内无偿提供资金供保险经纪公司使用。

澎湃新闻此前了解到,市面上一些中小财险公司青睐此类业务,也有老牌财险公司将其作为探索公司持续发展转型之路,实现个人业务开源的产品创新。在营销上,主要采取平台投放流量广告、直播等形式吸引客源。这类产品往往设置了较高的免赔额,若免赔额为7万元,也就意味着7万元以下的医疗支出保险公司不予理赔。一旦“升级”投保,则可以享受常规业务的保险保障。

关键词: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动态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