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市井研县紧扣省委、市委两项改革布局,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治理“催化剂”作用,坚持问题导向,实施“减负、产业、服务”“三大赋能行动”,推动改革“前半篇”文章的“物理量变”到“后半篇”文章的“化学质变”。
实施“减负赋能”行动,集聚改革“后半篇”文章“底气”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聚焦镇村职能条块分割、事务责大权小、工作力量不足等问题,以基层减负为导向,狠抓基层队伍建设,推动基层人财物精准匹配,打通治理“神经末梢”。
减压力。注重减少基层工作任务,坚持精文减会,督促全县各单位清理、规范督查检查考核等事项,减轻基层干部负担。通过专项清理规范,大幅降低全县督查检查考核事项和会议、发文数量,让基层干部有更多精力和时间干事创业。
放权力。组织县级部门和镇(街道)全面梳理乡镇街道权责清单和公共服务事项,形成《井研县镇(街道)、村(社区)公共服务事项目录》和《井研县下放乡镇(街道)权力事项建议清单》,规范镇村公共服务事项,下放部分行政权力,开展“一门办、一次办、一网办”便民服务,缩短镇村两级事务办事周期。
添助力。持续加强县、镇(街道)两级干部双向交流力度,推动干部多岗锻炼,向乡村沉淀。实施“归雁”工程,借力优势资源、优势产业和优质政策,大力回引优秀农民工、毕业大学生等人才,充实村级后备干部“后备库”,把表现优异的择优推荐进入“两委”班子,选派乡村振兴工作队,推动镇(街道)村工作力量倍增。
实施“产业赋能”行动,集聚改革“后半篇”文章“财气”
兴农业。突出园区建设,围绕“4+3”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结合《井研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总体规划(2020—2025年)》和专项规划,把15个镇(街道)全覆盖纳入柑橘、粮油、生猪、水产四大园区建设,培育更多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镇。
强工业。锚定融入双城经济圈桥头堡战略定位,在马踏镇试点县域副中心镇建设,完善马踏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和产业规划,加快启动一期建设工程,为承接成渝地区产业转移搭好平台,带动交通主干线中心镇发展工业产业,拉动项目投资。
富集体。坚持“多村联合、整镇推进、整县提升”发展思路,整合撤并村的集体资产资源,利用“拨改投”撬动涉农项目资金,建立集体经济风险防控清单,发挥井研县集体经济发展示范带示范效应,创新集体经济抱团式发展模式,加快项目建设,推动集体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实施“服务赋能”行动,集聚改革“后半篇”文章“人气”
聚焦基层服务半径变大、服务方式偏少、服务成效欠佳等问题,主动对接群众需求,倾斜服务保障资源,构建畅通的便民服务体系,提升治理效能。
优服务队伍。以素能提升为重点,开展村(社区)“两委”干部培训,采取“合班+分班”的“订单式”培训教学,实现全覆盖培训提能。扎实开展“开门办事”践诺行动,县镇村结合实际确定践诺事项2000余项,换届与推动工作无缝衔接。优化“基本报酬+绩效奖励+集体经济奖励”薪酬机制,提高村干部待遇,激发干事热。
优服务阵地。坚持减镇村不减服务点位不减服务力量不减服务范围,整合两级改革后镇村闲置办公阵地资源,对村面积偏大、办事不便的阵地,探索构建1个便民服务中心和N个代办点的“1+N”模式,提升阵地服务功能。通过“便民服务使用一批、集体发展利用一批、基层治理打造一批”,实施村(社区)阵地“三年攻坚”行动,投入资金700万元,对76个村级阵地进行改造提升,推动阵地建设与乡村治理有效对接。
优服务机制。实施群众幸福指数提升工程,常态化开展“大走访·大问计·大宣传·大化解”四大活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延伸“一张办事清单、两个办事平台、五张办事卡片”的“125”便民服务机制,开展“千名干部进百村访万户”行动。实施乡村客运“金通工程”,全县域投运乡村便民小巴,全面提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杨静、林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