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方多地迎来高温天气,河南中北部的郑州、开封、洛阳、安阳、新乡、焦作等地最高气温超过35℃。
郑州也成为今年首个出现高温的北方省会城市。
【资料图】
来源:河南气象
5月3日,世界气象组织(WMO)宣布,今年7月到9月产生厄尔尼诺现象的可能性为80%,并且有60%的可能性将在5月到7月出现。
据报道,越南经历了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温度44.1℃。此前泰国西部麦省的气温达到创纪录的44.6℃。缅甸东部一个城镇的气温高至43.8℃,是十年来的最高气温。
你感受到5月的“热”情了吗?
坐拥冰箱空调的我们
尚且叫苦连连
那么在古代
没有各种纳凉的电子产品
人们是怎么把这蒸笼般的日子
过成悠哉的诗?
跟着大卫一秒穿越
看看古代
都有哪些脑洞大开的纳凉妙招吧!
招式一:凿河取冰
古人一般在冬天从冰封的河中取出冰块,保藏在冰窖或者冰室内,等来年夏天取用。早在周代就已经出现冰窖。
据《诗经·豳风·七月》记载: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
凌阴,就是冰窖,又称冰库、凌室、冰室等,而凌人就是为周天子掌管冰事的人员。
但是,在当时生产力还极度落后的社会,除了王室,不是所有人都有财力物力去凿河取冰的。因此,周王室将冰块当成非常贵重之物,赏赐给身边人,据《左传·昭公四年》记载,“食肉之禄,冰皆与焉”。
你别说,炎炎夏日,拥有冰块降温那真的是千金也不换!
华妃用冰块乘凉。来源/电视剧《甄嬛传》剧照
招式二:冰箱的出现
1977年,湖北随县曾侯乙墓中出土了一个青铜冰鉴(hàn),由铜鉴(hàn)、铜缶(fǒu)组合而成,缶套置于鉴内,这就是原始冰箱。冰鉴的工作原理,是依靠装在鉴内的缶四周的冰块,使缶中的酒、瓜果等降温,鉴内的冰块也同时降低室温。
不得不感叹先人们的智慧!
来源/百度百科
招式三:搭建凉棚
用竹子做骨架,用席子做棚顶,在房檐上或者院子里搭盖出一个高高的遮阳罩。不让阳光直射墙壁,这样外墙不容易晒透,地面也不会很快升温。
坐在凉棚下,吃着鲜鱼面,更有说不出的惬意和舒适!
仇英版《清明上河图》中贩卖鲜鱼面的凉棚。来源/网络个人图书馆
招式四:空调井
从先秦开始,中国人便流行挖出“窟室”,也就是洞穴一样的地下室。明清时用“空调井”,就是在室内挖一口特别深的井,上面用带孔的盖子盖好,夏天就有冷气从地下面出来。
招式五:建造水亭
古人喜建水亭,《唐语林》卷五记载御史大夫王某“宅第有一雨亭。檐上飞流四注,当夏处之,凛若高秋”。
到了宋代,水亭的建造更加豪华,升级成凉殿。
《武林旧事》记载:
“禁中避暑,多御复古,选德等殿及翠寒堂纳凉。长松修竹,浓翠蔽日,层峦奇岫,静窈萦深。寒瀑飞空,下注大池可十亩。池中红白菡萏万柄,盖园丁以瓦盎别种,分列水底,时易新者,庶几美观。又置茉莉、素馨、建兰、麝香藤、朱槿、玉桂、红蕉等花数百盆于广庭,鼓以风轮,清芬满殿。”
总之意思就是凉殿不但以风轮送冷水凉气,而且还在蓄水池上和大厅四周摆设各种花卉,使冷风带香,芬芳满室。
凉快就不说了还自带香薰循环系统!这也太会享受了吧!
招式六:哪凉快哪呆着
古人还有一个最直接的避暑方法,就是去不热的地方。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清朝的皇帝,每年夏天就要到承德避暑山庄避暑。庐山海拔高温度低成为自古以来的避暑胜地,李白、白居易、周敦颐、欧阳修、苏轼、陆游、朱熹、唐寅、王守仁、李时珍等名人都曾经到过庐山避暑。
图片来源:刘力鑫(江西分社)/中新社/视觉中国
李白作诗《夏日山中》,描写自己在山上避暑的快乐:
《夏日山中》
唐·李白
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
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凉爽宜人、悠然自得,主打一个开心!
招式七:消夏饮品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大家喜爱喝冷饮。而冷饮多是滤去酒糟的米酒。到了宋代,冰饮的名字很多:冰雪冷元子、雪泡梅花酒、甘草冰雪凉水......
也太会喝了吧!这放到现代也是妥妥的网红饮品!
来源/三生食记好看视频
时过境迁
虽然许多消暑绝招
已经不再是人们心中首选
但依然可见其中的智慧
这些方法既环保低碳
又趣味盎然
可以解锁更多
有关于古代的夏日回忆
最后送上防晒防中暑小贴士
出门带太阳伞
勤喝水、多吃水果和蔬菜
常备清凉油和风油精
愿大家能挣脱热的怀抱
心静生凉风
你还有哪些防暑降温小妙招?
一起在评论区分享吧!
综合自:百度百科、成都日报、视觉中国、好看视频、个人图书馆等